呼和浩特召庙补遗(中)
又名宏庆召、宏庆寺。位于归化城内大召南,现玉泉区南柴火市街北端。由宁宁·呼图克图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造。同年由清廷赐名“弘庆寺”。为呼和浩特地区七大召之一。
又名宏庆召、宏庆寺。位于归化城内大召南,现玉泉区南柴火市街北端。由宁宁·呼图克图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造。同年由清廷赐名“弘庆寺”。为呼和浩特地区七大召之一。
1913年广州挂号寄美国封、贴蟠龙加盖中华民国八枚、销3月31日广州小圆戳、4月5日上海小圆戳、上海日本客邮戳、美国中转戳(部分双连),9月成交价2000出头。
你是否听说过“走西口”? 那不是一首民歌,也不是一段传说,而是贯穿明中期至民国四百多年、牵动千万人命运的移民史诗。
金秋九月,星火汇聚。9月10日至1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内蒙古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将在呼和浩特召开。回首自内蒙古第七次少代会以来的五年,全区少先队团结带领广大少先队员和少先队工作者高举队旗跟党走,在新的征程上续写星星火炬的光荣与梦想。
清晨六点半的呼和浩特,小区门口的老绥元烧麦馆已飘出阵阵姜葱混合羊肉的香气。穿晨练服的老人、背书包的学生、赶早班的上班族排起长队,点上一笼烧麦,配一壶砖茶,开启青城人一天的生活。作为呼和浩特的标志性美食,烧麦早已超越 “早点” 的范畴,成为城市烟火气的象征。但随
2000年以前的南茶坊街(今天的大南街)北起文西五十家街西口,南至石羊桥西路(今天的鄂尔多斯大街)。街中朝东有三条小巷,分别是西五道庙巷、大南街宽巷子、杨树园巷。这三条巷子都在南茶坊区域内。第一条巷子叫西五道庙巷(巷口位于今天的中国燃气北侧),
呼和浩特的晨光总带着些许烧麦香,这种独特的气息在街巷间弥漫,最终都悄然汇入一个个“烧麦馆”的招牌里。对于我这个从东北来到呼和浩特人而言,烧麦是一种新的味觉记忆。三十多的时间,我已经“入乡随俗”了,一周不吃两顿烧麦就馋了,经常光顾的必然提及的去处,就是我们小区门
阳沟沿街是小南街南侧到普济桥这段路的旧街名。1956年阳沟沿街更名叫南茶坊街,2000年南茶坊街就是从西五十家街到鄂尔多斯大街这一段并入大南街至今天,南段从鄂尔多斯大街到昭君路普济桥(原呼清公路零公里的地方)这一段命名为昭君路。
清朝康熙三十年年末(1691年),为应对准噶尔部威胁及巩固北疆统治,清廷在京师周边长城沿线自东向西确立五处关键通道(“口”),形成“北控草原、南屏京师”的战略布局。这五处“口”均选址于长城险要关隘,兼具军事防御与交通枢纽功能,具体为:
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贯通中、蒙、俄三国的国际商贸通道,全长1.3万余公里,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在这条蜿蜒的商路上,骆驼凭借其独特的生理特性与适应性,成为当之无愧的“运输主力”,构建起欧亚大陆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犹如一艘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破船。内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搅得天下大乱,外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伤痛未愈,西北边疆又传来噩耗,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在英俄等列强支持下,悍然侵占新疆大片土地。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眼看就要从祖国版图上被割
将军衙署深院,79位绥远将军,沙盘旗幡与案牍墨痕,铁血与慈悲,凝成塞外烟火。
自古以来,呼和浩特就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人来人往中,这座城市形成了独特的美食包容性。这里有传统的手把肉、奶制品,也有融合了中原面食技艺的烧卖、焙子。托县炖鱼以黄河鲜鱼搭配本地红辣椒,武川的莜面鱼鱼可以冷热两吃......草原的豪迈、农耕的精细、黄河的醇厚在此交
自古以来,呼和浩特就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人来人往中,这座城市形成了独特的美食包容性。这里有传统的手把肉、奶制品,也有融合了中原面食技艺的烧麦、焙子。托县炖鱼以黄河鲜鱼搭配本地红辣椒,武川的莜面鱼鱼可以冷热两吃......草原的豪迈、农耕的精细、黄河的醇厚在此交